张国全,男,黎族,1978年7月出生,1999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一级教师。工作17年来,他一直扎根穷乡僻壤、坚守三尺讲台,像一支红烛,燃烧着自己,照亮山里孩子的人生路程,托起莘莘学子的梦想,推动了大山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因工作成绩突出,事迹感人,张国全多次获得五指山市“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15、2016年先后获评“海南省十佳乡村教师”、“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是甘于清贫扎根山区的“常青藤”
张国全出生在五指山市一个黎族农民之家,从小就崇拜老师。初中毕业时,他报考了东方师范学校,1999年毕业后分配到番阳镇布伦小学,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数学教师。然而,一个破败的操场、七八间平房教室、不到一百个黎族、苗族学生,这就是张国全从教生涯的第一个舞台。当时,布伦小学座落在一个山岗上,离五指山市区50多公里,山高路远,缺水没电,吃喝洗漱用水都要到800米远的河沟里挑。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新分来的大学生一个个都走了,而张国全却留了下来。没有电,张国全点煤油灯备课;没有水,就用脸盆接雨水洗;没有菜吃,周末上山挖野菜。生活虽然清苦,但张国全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坚持备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堂课,一呆就是三年。2003年,张国全服从组织安排,从布伦小学调到另一个条件更加艰苦的山村小学——毛组小学。而此时,妻子林昌蓉已怀孕7个多月,正在番阳镇中心学校任教,为了既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又能兼顾家庭,张国全主动请求学校领导把妻子也调到了毛组小学。面对妻子的不理解,张国全没有让步。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趁年富力强时为山区教育事业多做些事情,人生活得才更有意义。他的坚持最终赢得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三个月后,女儿顺利出生了。从此,张国全与林昌蓉以毛组小学为家,工作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照顾,日子虽然清贫,累却快乐着。夫妻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所教科目的学生平均成绩均居于学校前列,双双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6年番阳镇学区决定把张国全调到加艾小学担任教导主任,提高加艾小学的整体水平。张国全毫不犹豫地割舍下温馨的小家,到加艾小学开展工作,这一来又是三个春秋。每当回想起当年,张国全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他说,看着孩子们一批批顺利毕业、茁壮成长,山区条件虽苦,心里却甜。
他是舍小家成大家的“乌篷船”
张国全在加艾小学任教期间,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天了。加艾一村、加艾二村的20多名学生每天都要经过一条小河来上课。夏秋两季,每逢下雨,河水急剧上涨,村里5条水面桥都被淹没,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更重要的是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张国全每天都早早来到河边,像一条摆渡的乌篷船,接送学生过河,20多个学生,一个一个地背,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一天一天的在河里来回趟,这一背,就是9年,脊梁上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而张国全的双脚却在河水里泡出病来,患上了关节炎,每逢雨天就痛得厉害,对此张国全无怨无悔。
暴雨洪水前,张国全的数年来的风雨无阻成就了他一批批的学生,但也同样是暴雨洪水,拉宽了他与妻女的距离,增添了他对家庭的愧疚。加艾小学与毛组小学相距十几里,中间隔着两条河。张国全教学工作忙,甚至周末也不能回家看望孩子。一天夜里,他正在学校加班备课,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得知女儿突发高烧。但此时正下着暴雨,路途中的桥也被洪水淹没了。张国全回不去,妻子也出不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河水干着急。三天过后,那河水已经退了,桥可以通了,但女儿还是因为治疗延误,留下了后遗症,稍不注意就引起支气管肺炎发作。朋友劝他说,别再拼命了,快申请调到一起吧!照顾好孩子、家庭,才最重要。可张国全却把责任看得更重,他说,哪里需要哪里去,这才是共产党员的担当。在张国全眼里,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意味着忠诚、敬业、尽责和奉献。所以他选择继续留在加艾小学,把对女儿的愧疚藏在心里,更加关爱自己的学生。
他是勤奋刻苦兢兢业业的“拼命三郎”
多年来,张国全无论身在何处担任何种职务,都能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折不扣、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张国全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很多方面都不懂如何下手,可他深知,作为教育者更应该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以满足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更高要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一步步的从“不懂事的新教师”变成了现在的市级骨干教师。在教学方面,他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管理经验。他撰写的《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经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荣获一等奖,《班级的管理源于对学生的培育》在参加2013年度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类论文评选中获省级三等奖。在学校管理方面,他深入农村教学点工作,教学点虽小但工作量不少,为了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赶上城镇的教育,他重点抓学前教育,根据学校的现状,逐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对各班主任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班级每天的教学有章可循,促进了各项教育工作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在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中,努力争取到了番阳中心学校、镇林业站及毛组村委会支持,他利用节假日或周末期间,组织村民参加修建校道、升旗台、铺贴彩砖、补修漏雨的房顶及护栏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仅两年,在他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下,终于解决了毛组教学点办学资金短缺的困难,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学校的面貌,为美化校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对教育教学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组织开展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演讲大赛和“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习主席寄语”等主题歌咏比赛,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讴歌党在谋发展、构和谐、促团结、暖民心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真切表达热爱党、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情怀和赤诚之心。
多年来,张国全用良心去考验自己,做到尽职尽责,始终怀着一颗为孩子为教育无私奉献的心在学习、在拼搏、在成长。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他格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他以一颗赤诚之心塑造着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教育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