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彩票365bet官网>>调查研究
时间:2010-12-01 来源:
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打造国际化、开放型人才集聚基地
琼州学院
近年来,我校以中央《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指针,积极探索各类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按照“高端求才、海外聚才、校际引才、校内育才”的工作思路,遵循“围绕目标、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服务”的工作理念,采取超常规的举措、超常规的努力,加大引才力度,搭建聚才平台,完善选才机制,强化服务质量,逐年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实现了人才从数量到质量、从单一到多元、从国内到国外的历史性转变,为我校新一轮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批量的人才支撑。
一、瞄准国际旅游岛目标定位,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
(一)着眼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确立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取向。围绕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等战略定位,我们确定了学校的发展定位:即以国际旅游管理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完备、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把学校初步建成“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的品牌大学”和集聚国际人才汇聚地之一。
(二)着眼国际旅游岛区位优势,破解人才构成国际化瓶颈。学校积极探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宣传渠道,进一步扩大我校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招揽海外人才。近年来,我校抢抓机遇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先后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从2004年的0人增加到2009年的19人,国际化人才所占比例显著提升。
(三)着眼国际交流合作前沿,推进校内人才素养国际化。近年来,学校加快国际合作步伐,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与乌克兰卢甘斯克达拉斯?舍甫琴科民族大学成功建立了互换生制度,与奥地利IMC应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国际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可行性报告,已经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是海南省首次在本科层次与国外联合办学,近期可望通过教育部的批准;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合作培养国际旅游组织论证的旅游专业也已经签订合作合同;学校已与十几所国外大学签订合作意向或协议,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合作。2008年4月,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仅有的10个“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之一,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宽广的领域搭建起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国外大学代表团来访空前频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空前活跃,进一步拓宽了师生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了熟悉国际通行规则的自觉性。学校有针对性派出博士教师赴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二、建立人才引进运作机制,积极开拓优秀人才储备空间
(一)搭设引才平台,挖掘和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科学制定年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开展舆论宣传,在报刊、网站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构筑信息平台,拓展信息渠道,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等,积极了解高层次人才信息,及时跟踪人才,大力宣传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实施政策引导和激励。同时,坚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通过网上招聘、登门拜访、参加大型招聘会等多种途径,抓住国家、省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大型活动的机遇,鼓动带技术、带项目的人才落户我校。这些举措为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规范引才程序,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和监督机制。根据相关政策,科学设计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流程,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考核,不仅对其业务素质进行考核评价,也注重对其师德、人品的了解,以及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坚持“三个不合格”不予引进:即学校人事部门初审不合格不予引进;学术评价不合格不予引进;学校党委审批不合格不予引进。应聘材料也由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建立引进人才档案,对拟录用人才进行公示,由于严格把关,进人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降低了人才引进的风险。
(三)创新引才模式,夯实和壮大人才流入平台。坚持引进与引智并举,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方式,为优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努力构建“调入型”、“录用型”、“合同型”、“候鸟型”、“返聘型”等人才集聚网络,积极主动跟踪联系高端人才,抓紧从国内物色学校急需的相关学科带头人,广纳各方人才,扩充人才拥有量。2008-2009年,共引进110名博士、硕士,充实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引才的同时注重引智,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聘请了瑞典林雪平大学
三、优化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人才落户质量
(一)以构筑工作平台为基础,建立人才引进的服务机制。为使引进人才能尽快开展工作,学校在三亚教师村为引进高层次人才预留了几十套128平方米以上的房源。同时,通过加强对人才的服务与协调工作,与上级职能部门共同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重新建档、配偶安排、子女就读以及安家费的落实、学校各项政策的咨询等实际问题,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着力加强学校自身软环境的建设与营造,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对优秀人才的关心爱护、支持帮助、表彰奖励落到实处。坚持一次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力争做到急事急办,为他们早出成绩、出好成绩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以打造政策高地为重点,健全人才引进的保障机制。现代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为此,我们从完善政策环境入手,及时出台《琼州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琼州学院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琼州学院关于引进学科带头人
(三)以助推人才早出成果为导向,完善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通过加大对平台、基地建设及科研资助、奖励的投入力度,加大对优秀人才集聚和培养的支持力度,如依托科研创新平台、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快速集聚一批国家百千万人选、国家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515”第一层次人选等拔尖人才,培育一批创新团队,推出一批国家自然科学资金、人文社科资金资助项目和海南民族研究等创新成果,如
(四)以创新管理模式为契机,形成优化各类人才结构的统筹机制。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和建立与时俱进的人才队伍管理模式和人才资源配置与开发的有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以学校发展定位科学构建各类人才岗位设置,打破原有建制,将十二个教学系调整、重组为九个二级学院,着眼于按学科、专业重组建设的需求优化校内人才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实行教师岗位分级管理和岗位实名制,努力实现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聘任的统一。对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提出时限性要求,出台倾斜政策,多渠道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快速成长。目前,硕士学历和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的45%和35%,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的一支生力军。学校九个二级学院各学科、专业建设现有人才队伍的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我们科学把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教学教辅队伍的协调发展,保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新一轮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合力支撑。
2010年10月20日
相关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五指山市委组织部 托管单位:五指山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Copyright 2015 All Reserved ICP号:琼ICP备10002040号
地址:海南省五指山市国兴路市委大院 电话:0898-86622536 邮箱:Email:wzzb555@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